自我校提出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以来,电气与控制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学科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符合电气学院实际的典型做法,成效显著。
1.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
电气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制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学习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先进经验,与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精心打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境育人”三大支点,在突破理论教学常规模式的同时,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多元考核、自主选学”等育人环节。
2.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电气学院与企业技术设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在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科研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先后与平高集团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平煤神马机械装备集团、河南中煤电气有限公司、郑州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意向,其中与平高集团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平煤神马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电气研发实验基地”,与郑州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共建“现代电子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3.搭建学科平台,服务政府决策
电气学院围绕转型发展需要,密切关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以及行业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积极筹建平顶山市豫信工业和信息技术研究院科研平台,该研究院在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市有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参与信息技术和产业规划论证,服务政府决策;参与行业协会管理和产业联盟协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指导及关键技术攻关等;参与各专业技术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引领我市工业和信息化技术进步;为科技局科研项目评审提供智力智库,参与各行业产业促进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我市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
同时组建成立“平顶山市专用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将通过整合院内外资源,推进校企共建,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科技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应用的能力。
4.参与硕士点培育建设,担任兼职硕士导师
电气学院参与河南城建学院第一轮次硕士专业学位培育点建设,其中樊晓虹老师成为A类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中智能交通控制技术的方向带头人,带领全院教师,以转型发展、实现重点突破为目标,为学校争取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河南城建学院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同培养研究生方面,电气学院樊晓虹和韩耀飞担任河南理工大学兼职硕士导师,所带的两名研究生于2016年9月已进住我校。
5.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与创新活动
电气学院建设实训创新实验室、电路制版实验室、飞思卡尔智能汽车设计实验室、与美国通用公司GE联合建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实验室等,以培养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电气信息类应用技术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竞赛、GE大赛、恩智浦杯智能汽车设计竞赛、“亚龙牌”智能建筑设计竞赛、“互联网+”竞赛等,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6.入驻大学科技园,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电气学院教师和学生创办企业研究团队积极入驻大学科技园,其中韩耀飞老师的智能能源互联网应用研发、孙炳海老师的河南城建水控科技有限公司、何国锋老师的河南城建电气众创空间、卓永贝同学的口袋实验室、朱明炜同学的智能果蔬机入驻大学科技园以来,电气学院积极将更多科研成果产业化,把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为促进我校转型提升增添新的活力。
7.借“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促转型发展
自我校制定了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有力措施以来,电气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根据学院的师资力量、理论研究及实践能力,成立团队,分别开展“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中充电桩或新能源道路建设”、“电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研究。韩耀飞、孙炳海、董燕飞、何国锋、葛广军、祁林、侯宁等老师成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博士教授服务团成员,韩耀飞、孙炳海、董燕飞、梁宁一、刘晓芳、胡玥、杨帆、李小敏、王丹阳、李佳佳等老师成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调研队成员,各位老师积极参与,结合专业特长和学院设备优势,积极寻找切入点发挥好其在学校改革创新、转型提升、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城建大学中的作用。
总之,电气学院在我校转型发展中树立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坚定转型发展的信念,继续努力,稳步前进,为我校转型发展做出贡献,共同朝着国内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目标阔步迈进。